王珊珊己有好几年没有进母校校园了,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,母校虽然近在咫尺,却不能时常来,刚离开校园的头几年,沉睡的夜里有时还梦见它,后来人生中的其他事占满了脑壳,大学生活也很少被主动回忆起。但今天看到“皖省大学”这几个隽秀且带有风霜的字,王姗姗还是情绪激动,宛如见到久别的母亲。rn 母校的外表变化很大,首先是校正大门变了,以前的校正大门虽然矮小却有一股百年沧桑之感,现在的校正大门恢宏、豪华和气派,特别是一条似乎看不到尽头的进校路,让人想起北方的长安街。“进了校园,我就想起第一次进大学校门的日子。第一节是朱老师上的。”王珊珊兴奋地边走边说。rn 皖省大学是百年高校,不知道从哪一届新生开始,老教授朱志文义务给新入学的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便是百年校史回顾。rn 朱志文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是皖省大学最老的校友之一。“我进校时,学校只有一栋老式二层楼,其他房子都是摇摇晃晃的平瓦房。”朱教授其实己退休多年了,但他向校方请求一定要给新生上“人生第一节课”。在朱教授看来,人在十八岁之前都是“狗生”,因为他们的心智还没有成熟,“人只有过了十八周岁才进入人生。”rn 据朱教授介绍,“皖大”曾迁校过一次,那是在抗战爆发的第二年,日寇快要打过来了,“皖大”校方决定向西南迁校。rn “你们知道,当时迁校时,我们最不想丢掉的东西是什么?”朱教授经常问新生,绝大部分新生回答是书,或课本。朱教授摇头,其实当时的师生最不想丢下的是学校按人头分配的大米。没有大米,也就无所谓大学,更无所谓学生。rn “连GM都离不开大米,GM为的就是大米。”朱志文一直看大米至上。rn “我们有几名女学生是护着米袋时被敌机轰炸死的,死的时候双手还护着米袋…”rn “假如现在迁校,你们最想带走的是什么东西?”朱教授有时候向新生提出这样的选择题,回答带手机和女朋友的人占大多数,没有人想到要带大米。rn 其实,从人类发展史来看,只有饥饿的人才想起大米,想起大米的时代一定是动荡的年代。王姗姗虽然是农家出身,小时候在稻田里长大,但她的思维意识里并没有觉得大米在人类生存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性,因此,对新生第一课朱教授讲的内容印象不是很深刻,但今天走在学生会堂前面,还是马上想起朱志文教授。rn “朱教授早好几年就不能上课了,他的腿有疾。”陪同王姗姗她们的是大学同班同学吕正,现在她是母校辅导员,在微信群里,经常自嘲是唯一没有背叛母校的人。rn “我们去拜访一下朱教授吧。”王姗姗建议。rn 同行的同学都赞同。rn “朱教授还住在皖大老宿舍楼里。”吕正说着就带头走。rn 说到朱教授的房子,有一个故事却在“皖大”盛传不衰。在九十年代初期,“皖大”终于有了教师的套居房,有一室一厅,二室一厅,甚至三室两厅两卫不等。按照“皖大”分房方案,朱教授只能分到一居室,可是他家有两儿两女,还都没有成家,这将如何住呢?不得己,朱志文将尘封多年的“皖大回迁荣誉证书”放到校长的办公桌子上。学校领导被朱教授这张少有的证书震住了,只得重新分配一套两居室给他。就在朱志文准备乔迁新居时,听说同系的己怀孕的年轻女教师夏季赛在家吵着要打胎,理由是孩子生下来无地方可住。rn “小夏夫妻俩都是硕士毕业,上次不是听说他们己分到一套两居室吗?”朱志文听到小夏要打掉孩子的消息感到非常的痛心。rn 后来再一打听,原来朱志文他自已新分配到的那套二居室就是准备分给小夏的,学校将他们俩调换了!rn 听到这个消息,朱志文如同五雷轰顶,两晚没有合眼,一张天真烂漫的孩子脸总是在他眼前闪晃。“不行!我不能用一个孩子的生命来换套房。”rn 朱志文终于决定将二居室房子还归小夏。此事成为“皖大”当年的一大新闻。对朱志文的做法各人看法不一,好在他的两双儿女确实争气,现在一个在米国,两个在BJ,一个在省城成为副厅级干部。rn 通过“争房”这件事,朱志文反而悟出一个道理,人争来争去,得到实惠的人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情。比如他自已吧,子女们见家里实在太小,容不下他们,于是他们开始奋斗,结果却让朱志文夫妇很满意。二000年以后,“皖大”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,教师公寓,专家楼,教授楼纷纷建起来。按照朱志文的条件,搬进专家楼是没有人不同意的,但他却说他和老婆子俩居在老式房子里住习惯了,邻里邻居的关系好得很,现在他不想搬走了,再说,子女们也很少回来,地方大了反而显得空寂,于是,朱教授夫妇俩一直蜗居在那一居室里。现在年纪大了,腿脚也不是很灵光,再加上学校现在不允许他给新生上课,于是请了个不居家保姆,老俩口几乎很少下楼梯。rn “朱教授呀,你老还住在这楼梯房子里,没有电梯,上下楼是很不方便的吧?”王珊珊一进朱教授家,关心地问起来。rn 朱志文住的这栋楼里几乎都是曾经的“老学究”。不是学校没有给他们分房子,是分了房子后,大部分“老学究”又转给子女们去住了,而朱志文是喜欢与这帮曾经的同事住在一起的。rn “现在省城正在搞旧房改造,像这样的旧老式房子,拆了也可惜,应该申请安装一部电梯,这样老人们上下楼梯要方便很多。”rn 听王珊珊说到安装楼梯的事,朱志文老婆说,学校后勤部门确实来过,说愿意帮忙安装电梯,只是一部电梯需要50万元,这一个单元里只住着十户人家,也就是说平均下来,三楼到五楼,每户要掏几十万元钱,这些穷苦一生的老教授们舍不得花这么多“买腿脚方便”的钱。rn “这个五十万我来掏吧!”王姗姗突然说。rn 朱志文一惊,眼前这个姑娘自我介绍说是他的学生,但他确实不认识她,一点印象都没有,不过看这年纪,也不像一位大有钱之人,要她掏钱装电梯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rn 王珊珊笑了笑,说她们这些学生年轻,挣钱肯定容易得多,五十万不是什么大数字,没有问题的。朱志文毕竟是一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知识分子,经不住别人一拉一劝,也不会转弯抹角,既然这些学生们执意要安装电梯,那就让他们折腾去吧,也正好给邻里邻外带来一些福利,同时也说明“皖大”的学子们还没有忘记他们这帮快入土的老师了。rn 这些老教授们在一起聊天的话,最喜欢说起自已的学生。有一次,朱志文的楼下邻居方教授,是考古专家,还明里暗里说朱志文,“你老朱经常夸全皖大的学生都是你的学生,你能说出做得成功的学生名字出来吗?我是教考古的,一生桃李不多,但现在发大财的和成为业界名人的还不在少数呢,名字我都能一一列举出来…”rn 方教授是有名的智商过人而情商特别低下的学究,校长曾都说不愿和他计较,朱志文当然不会和他较真。不过老方说的还是真那么一件事,朱志文以前总是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师,既然他给皖大的新生上过课,那证明他朱志文就是他们的老师,但事实情况是,现在很少有学生来看望他,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他朱志文真正的学生不是很多呀。rn “姑娘,你要安装就安吧,也算是给这栋楼的教师们做一件好事。”rn 刚从朱教授家里出来,吕正慌了神了,小声地问王珊珊:“姗姗,尊重老师,为老师做一点贡献,这个我举双手赞成,但也要量力而行。我听说你一个人养着一个孩子,这负担本来就够重的了…”rn 王珊珊哈哈大笑,没有理会吕正,而是随着众人向校园里其他地方走去。rn 曾经的“睡觉大王”张玉明现在像是换了个人,全班就数他比谁都活跃,他建议曾经的班长方大胜,“我们是工商管理系的毕业生,管理重在创新,别具一格,所以,首届同学聚会要办新颖一些,让其他校友纷纷效仿之。”rn 方大胜现在是省城财政局的副局长,平时做事都正统得很,怎么能想出新颖的招术出来呢?rn “让点子大王魏新江去想办法。”李满说的魏新江是班上鬼点子最多的人。想当年,有男同学追女同学被拒,只要魏新江给个锦囊妙计,被追的女生定会有个回音,不会拒追求者于千里之外的。rn “点子大王”魏新江现在在杭州一家大企业工作,据他自已在微信群里吹,杭州那位大师级企业家曾经请他做过项目策划,且被电视台转播。也不知道“点子大王”说的是真是假,网络上流传大师企业家不少的传闻,但没有他与“典子大王”魏新江之间的故事。rn “此事好办。现在作为一谜,等聚会正式开始时,我一个锦囊一个锦囊地公开出来,保证班上所有男女同学都会发出高潮来临时的尖叫声。”于是,方大胜将魏新江拉进班级聚会组织者群里。
喜欢快递王国快递王请大家收藏:(www.paihangxs.com)快递王国快递王排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